2025年9月27日下午,国家治理学院邀请上海大学社会工作专业范明林教授作《社会工作专业硕士论文写作规范与研究方法》的专题讲座,会议由国家治理学院院长王永明教授主持,社会工作系主任胡那苏图、副主任田友丽及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、研究生50余人参与。
范明林,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博士,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系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《都市社会工作研究》期刊主编。现任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、中国社会工作学会理事。主要从事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、社会政策评估、非政府组织研究,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、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及上海市课题,出版《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》《小组工作》等7部著作,在《社会学研究》《社会》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。

范老师首先指出,社会工作专业的硕士论文主要有五种类型。他强调,社会工作论文应聚焦与社会工作相关的人群和社会问题,体现专业介入的现实意义。范老师以自己长期关注的青年群体为例,讲述社会工作研究应紧跟社会变迁,关注新兴群体及其背后的社会心态变化。他提醒学生,选题不仅要有兴趣,更要有意义、有新意、有可行性,避免重复研究或脱离实际。

兴趣是一切研究的起点。范老师强调,没有兴趣,研究难以持久。他强调学生要从日常生活、实习实践、社会现象中发现问题、激发思考。除了兴趣,选题还应具备社会意义和学术新意。范老师重点介绍了质性研究方法在社会工作研究中的适用性,尤其是行动研究、口述史、参与观察等方法。他认为,行动研究强调平等、参与、合作,与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,是最具社工气质的研究方法,并鼓励学生通过实习、志愿服务等途径深入实地,在参与中发现问题、开展研究。

范老师特别强调论文标题应醒目、明确、有吸引力,避免空泛或过于陈旧。副标题的使用可以进一步明确研究范围,增强可读性。同时,研究问题应具体、明确,最好以提问句形式呈现,便于后续资料收集与分析,理论视角则需与问题紧密结合。在论文写作规范方面,范老师指出摘要应遵循三段论结构:研究背景、方法与理论、主要发现与建议。目录应体现文献综述的全面性,尤其要涵盖领域内重要学者的成果。参考文献需按规范格式排列,中英文分开排序,体现学术严谨性。

范老师鼓励学生多观察、多阅读、多讨论、多思考,将论文写作视为一次系统的学术训练和专业成长的机会。他提醒学生尽早确定选题,主动与导师沟通,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,写出既有温度又有深度的优秀论文。
本次讲座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用的论文写作指南,也激发了大家对专业使命与社会责任的深入思考。讲座现场气氛热烈,学生们积极提问,结合各自研究领域与范老师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。在场学生纷纷表示收获颇丰,对即将到来的论文开题阶段充满信心。